鼻咽癌康复者,鼻-鼻窦、鼻咽黏膜容易受损。患者如果发现涕血、头痛或异味等症状加重,同时这些症状延续存在超过1个月以上,就要及时到医院复查并作活检,排除癌症复发。
对鼻咽癌康复患者,最怕就是在出院后的定期体检中被验出“可疑复发”。鼻咽癌的治愈率虽较高,但其放疗后的“应激”反应和后遗症却不可小视,如鼻腔粘连、放射性骨坏死和慢性鼻窦炎,在MR检查中有时很容易被判断为“复发”。他提示,冬季天气干燥,特别是鼻咽癌康复者,鼻-鼻窦、鼻咽黏膜容易受损。患者如果发现涕血、头痛或异味等症状加重,同时这些症状延续存在超过1个月以上,就要及时到医院复查并作活检,排除癌症复发。
症状:
MR影象显示“可疑复发”
周先生今年54岁,不好烟酒,生活作息也10分有规律,但是早在4年前,他却被诊断得了鼻咽癌,应对鼻咽癌复发放疗后应勤洗鼻。经过1连串的放疗与化疗医治后,周先生康复出院。4年来,其对饮食、作息等平常生活行动控制得更加严格,应对鼻咽癌复发放疗后应勤洗鼻,可谓步步谨慎。但最近的体检报导却让他担心:MR(核磁共振成像)显示放疗后鼻窦有阴影、颅底骨有损伤———可疑复发。
为了进1步确诊,上周周先生到医院做了病理活检,结果显示为鼻-鼻窦炎症,鼻咽颅底放射性骨坏死排除癌症复发的可能,全家人因此转悲为喜。
“临床上,很多鼻咽癌康复者拿着‘可疑复发’的MR影象报告前来做病理活检,几近30%⑷0%都是可以排除复发的可能。”专家解析,为何MR影象这么容易“被骗”,主要是鼻咽癌放疗后的应激反应后遗症作怪。
很多鼻咽癌患者经放疗后鼻腔、鼻窦和鼻咽颅底出现炎症、囊肿、真菌感染等,单凭影象检查难以辨认,常常就被诊断为“可疑复发”,这难免会导致不正确的诊治,因此需要采取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,从而减少误诊误治。
提示:
“后遗症”不可掉以轻心
周先生介绍,自从放疗后,他老感觉鼻塞,特别是左侧鼻孔,几近完全透不过气,医生诊断为放疗后的应激反应———鼻腔粘连。除此以外,吞咽、进食都很容易呛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虽然如此,周先生还是没将这些放在心上,以为是放疗后遗症。但最近1两年,这类症状就更明显了,应对鼻咽癌复发放疗后应勤洗鼻,乃至连张口都显得困难,双额还常常抽筋,左边脸也开始出现麻痹,这才引发了他的注意。
鼻咽癌首选放射性医治,放疗进程中鼻腔、鼻窦和鼻咽颅底不可避免地遭到照耀,从而引发这些部位的放射性黏膜急性反应(如充血、渗出、肿胀、白膜构成等)和延迟反应,致使鼻腔粘连、后鼻孔或鼻咽闭锁、慢性鼻窦炎、放射性骨坏死等放射性并发症。周先生的情况就是这样。
所以,鼻咽癌康复者1定要坚持定期检查,1般前3年每2个月~3个月复查1次,如3年内无复发,以后可延长至6个月复查1次。5年未复发的可每一年复查1次。如出现原有症状加重,应对鼻咽癌复发放疗后应勤洗鼻,应及时来医院复查,以避免延误病情。“很多患者都像周先生1样,将‘不适感’当作习惯,其实很危险,这次排除复发,下1次可能就没那么荣幸了。”
支招:
放疗后急性期勤洗鼻可预防粘连
由于鼻咽部黏膜受照耀后充血肿胀,出现与口腔黏膜类似的鼻腔黏膜反应,鼻咽癌患者常有鼻黏膜干燥、鼻塞、鼻腔分泌物增多、黏稠,严重者可影响休息与睡眠。很多人认为这是放疗后遗症,不可避免。
对此,在放疗1开始,即行抗水肿和鼻腔冲洗,可有效预防鼻腔粘连:逐日3次,晨起放疗前、睡前各1次,先用温开水冲洗,再用淡盐水冲洗,以清除鼻咽腔黏膜表面的分泌物,减轻放疗反应,增加癌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度。
医生建议鼻咽癌康复者在感觉气候干燥时,在室内置1盆水,使室内保持1定的湿度,并用清鱼肝油或复方薄荷油自行滴鼻,逐日用3⑷次,以湿润鼻腔,鼻咽黏膜。“比较好是掌握正确地鼻咽冲洗器的冲洗方法。具体操作方法是:在鼻咽冲洗器内装入100ml冲洗液,右手持鼻咽冲洗器,由两侧鼻腔交替缓缓注入冲洗液,然后由口腔吐出。冲洗后切不可用力擤鼻滋,以防鼻咽腔内压增大,继发其他部位感染。”
相关新闻
下一页:鼻咽癌患者的护理及其预防
相关问答